2018年5月14日

云何無明?如何斷?

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

「善男子!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,名為圓覺,
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。


一切如來本起因地,皆依圓照清淨覺相,
永斷無明方成佛道。


云何無明?善男子!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,
猶如迷人四方易處,妄認四大為自身相,六塵緣影為自心相;
譬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。

 舍利弗阿毘曇論卷第十二
如佛說。阿難。名色有緣。如是阿難問已有答。

名色何緣。識緣名色此是答


阿難。識不入胎有名色生不。世尊。無也。

阿難識入胎不出有名色集不。世尊。無也。

阿難。若嬰兒識斷壞非有。彼有名色增長廣大不。世尊。無也。

阿難。無一切識者。有名色不。世尊。無也。

以是阿難以因識緣名色。阿難。若識緣名色。如向所說。以是故說。

瑜伽師地論卷第一
爾時父母貪愛俱極。最後決定各出一滴濃厚精血。二滴和合住母胎中合為一段。猶如熟乳凝結之時。


當於此處。一切種子異熟所攝執受所依阿賴耶識和合依託。
云何和合依託。謂此所出濃厚精血合成一段。顛倒緣中有(前陰)俱滅

與滅同時即一切種子識功能力故。有餘微細根及大種。和合而生。及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摶生。於此時中說識已住結生相續(異陰相續了)。即此名為羯羅藍位。
《說明:一切種子識功能力故。顛倒緣中有』有餘微細根及大種。和合而生。
及餘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摶生。

此羯羅藍中有諸根大種。唯與身根及根所依處大種俱生。
即由此身根俱生諸根大種力故。眼等諸根次第當生。

又由此身根俱生根所依處大種力故。諸根依處次第當生。
由彼諸根及所依處具足生故。名得圓滿依止成就。


又此羯羅藍色與心心所。安危共同故名依託。由心心所依託力故。色不爛壞
色損益故彼亦損益。是故說彼安危共同。

又此羯羅藍。識最初託處。即名肉心。
如是識於此處最初託。即從此處最後捨。(人死,識最後捨離色身。)

瑜伽師地論卷第九
在母腹中。以因識為緣相續果識。前後次第而生
乃至羯羅藍等位差別而轉於母胎中。
相續果識與名色俱。乃至衰老漸漸增長。爾時感生受業名已與異熟果。

又此異熟識。即依名色而轉由必依託六依轉故。
《註:【異熟識】
梵語 vipāka-vijñāna。音譯毘播迦毘若南。阿賴耶識之異稱。乃因果業報之主體。唯識家以阿賴耶識係由善惡業所薰習,以業種子為增上緣而招感異熟果,故稱異熟識,為阿賴耶識之果相。前六識雖亦為異熟果,然僅為別報而有間斷,故非「真異熟」;相對於前六識者,有情總報之果體(即第八識)方是真異熟,以其具有業果義、不間斷義、遍三界義等三義,故稱異熟識。然至究竟佛果之前剎那方捨其名,即異熟識之名僅存於善惡業之果位;至成佛果時,無論異熟之因或果全不存在,屆時即無此名。又識之三能變中之初能變,即以「異熟能變」稱之。〔攝大乘論本卷上、成唯識論卷二、卷三、卷五、卷八、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末、卷八本〕(參閱「三能變」818、「阿賴耶識」4640)p6491》
是故經言。名色緣識。俱有依根曰色等無間滅依根曰名隨其所應為六識所依。依止彼故。乃至命終。諸識流轉。
《註:【等無間緣】
梵語 samanantara-pratyaya。又作次第緣。指由前念之心法開路、避讓而引生後念心法之作用。四緣之一。等,同等之義。前念與後念的心與心所之數,雖有增減,而各自之體用同等一樣,並無一法而二體並起者。前念、後念各為一而相等者,即稱為等;前後二念之間,念念生滅,剎那不停,無有間隔,稱為無間。無間緣者,前心與後心之間,無有間隔,縱經若干時,前念之心法直與後念之心法為生起之緣。此緣唯局限於心法。又除阿羅漢臨涅槃最後心之心、心所外,一切之心法皆有此緣之作用,蓋因阿羅漢入於涅槃,畢竟不再起心法,故其最後心已失此緣之作用。〔大毘婆沙論卷一O七、俱舍論卷七、成唯識論卷七、順正理論卷十九〕(參閱「四緣」2347)p6509 》

又五色根。若根所依大種。若根處所。若彼能生大種曰色所餘曰名。由識執受。諸根墮相續法。方得流轉。故此二種依止於識。相續不斷。

由此道理。於現在世。識緣名色。名色緣識。猶如束蘆。乃至命終。相依而轉。

如是名為從前際中際諸行緣起生。中際生已流轉不絕。當知此中依胎生者。說流轉次第。


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

名色有故而彼六處即可施設,名色無故六處亦復無所施設。


何謂名色?
謂受、想、行號之為名,受、觸、作意及彼四大、四大所造號之為色,總而言之故曰名色。


識法有故而彼名色即可施設,識法無故名色亦復無所施設。
何名為識?
謂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,如是所說故名為識。


行法有故識可施設,行法無故識法亦復無所施設。
何名為行?
謂色遍思、聲遍思、香遍思、味遍思、觸遍思、法遍思,如是所說故名為行。


「無明有故行可施設,無明無故諸行亦復無所施設。
何名無明?
謂不知先際、不知後際、不知先後際、不知內不知外、不知中間、
不知苦集滅道四聖諦法、不知於緣、不知緣生法中若黑若白、不知緣與非緣、不知對礙非對礙、不知有罪無罪、不知所應親近不應親近、於諸法中不知不見、不能覺了現前三昧,如是所說故名無明。

「不如理作意有故而彼無明即可施設,不如理作意無故無明亦復無所施設。
何名不如理作意?
謂我於先世為有為無?我於先世已過去邪、未過去邪?我於先世為類何等?我於未來世當復何得為有為無?未來世中當在何處?我於未來世復類何等?於內法中其復云何有我無我,而生疑惑為有為無?何者是生何者不生,若有所生復類何等?由起如是不如理作意故,於其六見及餘見中有所生起,即起有我之見、無我之見,於我我所中不能平等如理而觀。以不平等如理觀故,如是乃有諸見生起,是故有我及有世間,即有緣法。其緣法者,無常無強、無力無堅,是不究竟、變壞之法。於不究竟法中計為正住及正安立,此見成已,是故說名不如理作意。

「虛妄分別有故不如理作意即可施設,虛妄分別無故不如理作意無所施設。
何名虛妄分別?
謂我、人、眾生、壽者、補特伽羅、儒童、意生、作者、受者,此名虛妄愚夫、異生、無聞之者於我人眾生壽者等中而生遍計,此名分別。總而言之,故名虛妄分別。此虛妄分別有故不如理作意即可施設。虛妄分別無故不如理作意無所施設。
此虛妄分別及不如理作意有故無明即可施設,二法無故無明亦復無所施設。
無明有故而彼諸行即可施設,無明無故諸行亦復無所施設。總略而言,乃至生法有故而彼老死即可施設,生法無故老死亦復無所施設。

「諸長者!當知一切法皆是虛妄分別所起,繫屬於緣。
其緣法者,無常無強、無力無堅、從緣而轉。
緣法有故而彼諸法即可施設,緣法無故諸法亦復無所施設。
然於一切法所施設中,亦無少法而可了知,亦無少法若生若滅、若起若盡,
亦無別法為斷為常。


﹝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﹞
  五住者,謂三界見惑為一住,三界思惑分為三住根本無明為一住,共成五住也。由此五惑,能令眾生住著生死,故名住地也。(三界者,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也。根本無明者,能生見、思二惑,故名根本也。)
  〔一、一切見住地惑〕,一切見者,即三界分別見惑也。謂諸眾生,由意根對法塵,分別起諸邪見,住著三界,故名一切見住地惑。
  〔二、欲愛住地惑〕,欲愛者,即欲界思惑也。謂諸眾生,由五根對五塵境,起貪愛心,而於欲界住著生死,故名欲愛住地惑。(五根者,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也。五塵者,色塵、聲塵、香塵、味塵、觸塵也。)
  〔三、色愛住地惑〕,色愛者,即色界思惑也。謂諸眾生不了此惑,住著色界禪定,不能出離,故名色愛住地惑。
  〔四、有愛住地惑〕,有愛者,即無色界思惑也。謂諸眾生不了此惑,住於禪定,不能出離,故名有愛住地惑。
  〔五、無明住地惑〕,無明者,即根本無明惑也。謂聲聞、緣覺未了此惑,沉滯真空,即住方便土;大乘菩薩方能除斷,由餘惑未盡,住實報土。故名無明住地惑。(方便土者,謂修方便道,斷見、思惑,即聲聞、緣覺所居之土也。實報土者,稱實感報故也;謂菩薩斷惑相有未盡者,居此土也。)

勝鬘經說。有五住地。
一見一處住地。二欲愛住地。三色愛住地。四有愛住地。

五無明住地。

前四煩惱障。

後一所知障。

彼經自說。無明住地聲聞辟支佛所不能斷。唯有如來佛菩提智所能斷故。

楞嚴經
阿難!是五受陰五妄想成,汝今欲知因界淺深,

唯色與空是色邊際;
唯觸及離是受邊際;
唯記與忘是想邊際;
唯滅與生是行邊際;
湛入合湛歸識邊際。


此五陰元重疊生起,生因識有滅從色除,
理則頓悟乘悟併銷,事非頓除因次第盡。


就用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來做我論述的結束


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

善男子!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,名為圓覺,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
一切如來本起因地,皆依圓照清淨覺相,永斷無明方成佛道

云何無明?善男子!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,猶如迷人四方易處,妄認四大為自身相,六塵緣影為自心相;譬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。

善男子!空實無花,病者妄執。由妄執故,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花生處,由此妄有輪轉生死,故名無明
善男子!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,及至於醒了無所得;如眾空花滅於虛空,不可說言有定滅處,何以故?無生處故

一切眾生於無生中,妄見生滅,是故說名輪轉生死。善男子!如來因地修圓覺者,知是空花,即無輪轉,亦無身心受彼生死,非作故無,本性無故

彼知覺者猶如虛空,知虛空者即空花相,亦不可說無知覺性。有、無俱遣,是則名為淨覺隨順。

何以故?虛空性故,常不動故,如來藏中無起滅故,無知見故,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;


是則名為因地法行。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,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。」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