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28日

飯千億三世諸佛,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之法義

佛說四十二章經所說


佛言:飯惡人百,不如飯一善人;飯善人千,不如飯一持五戒者;飯五戒者萬,不如飯一須陀洹;飯百萬須陀洹,不如飯一斯陀含;飯千萬斯陀含,不如飯一阿那含;飯一億阿那含,不如飯一阿羅漢;飯十億阿羅漢,不如飯一辟支佛;飯百億辟支佛,不如飯一三世諸佛;飯千億三世諸佛,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此經之意深遠,



飯惡人百,不如飯一善人;飯善人千,不如飯一持五戒者;飯五戒者萬,不如飯一須陀洹;飯百萬須陀洹,不如飯一斯陀含;飯千萬斯陀含,不如飯一阿那含;飯一億阿那含,不如飯一阿羅漢;飯十億阿羅漢,不如飯一辟支佛;飯百億辟支佛,不如飯一三世諸佛;



飯千億三世諸佛,

這個階段
均是著相、有分別心布施,所得以福德居多,功德有限。

最後言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,的功德,超過前面所說,一切布施的功德。為甚麼呢?

因為經中所言,這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者,即是表真如自性,無量無邊,百千萬億,的六道眾生、善人、阿羅漢、辟支佛、三世諸佛均由此出。

另外要供養真如自性,明心見性,才是真供養.

寶積經云。真供養者。無佛想。無能見佛。何況供養。若供養佛。當供養自身

此處自身即是真如自性義.


法義解說:

飯有施食義,佛教所言,飯食有四種功用:

凡有飯食,即以四分分之,一供養本尊,二行者自分,三同學共食,四以濟飢貧。一切有情,不外依食而住。所謂食者,有四種食:段食、觸食、思食、識食也。
一、段食 舊作搏食。以鼻嗅,以舌味,或固體或液體等,有形段之食也。以香、味、觸之三塵為體。
二、觸食 舊作樂食。觸喜樂之事,長養生者。如觀戲劇,終日不食,不感其飢。是以觸之心所為體也。
三、思食 舊作念食。於第六意識,想所欲之境,生希望之念,以資助諸根。如人飢渴,至飲食之處,當得飲食之思,否則必身死,是以第六意識之思,為體也。
四、識食 小乘六識,大乘八識。八識中,以第八阿賴耶識為體,此等之心識,能支持,有情之生命。名曰識食。

布施有三種,即
一、財施,即以財物去救濟疾病貧苦的人;
二、法施,即以佛菩薩正法去勸人修善斷惡;
三、無畏施,即不顧慮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別人的怖畏。

如來藏與無明和合而為阿梨耶識,生一切萬法,唯眾生之心內,有本覺之真如,薰習於無明,因使妄心厭生死之苦,求涅槃之樂,謂之內薰。佛菩薩之教法及自身之修行,謂之外薰

起信論曰:「以有真如法故,能薰習無明。以薰習因緣力故,則令妄心厭生死苦,樂求涅槃。」
同義記曰:「明真如內薰無明,令成淨業。」
輔行四曰:「自非內薰何能生悟,故知生悟力在真如,故以冥薰為外護也。」
法華文句一曰:「內薰自悟。」

真如者;真謂真實,顯非虛妄。如謂如常,表無變易。謂此真實於一切法,常如其性,故曰真如。或云自性清淨心,佛性,法身,如來藏,實相,法界,法性,圓成實性,皆同體異名也。

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的意義:


即是以佛菩薩之教法及自身之修行,啟發大眾以及自身,了悟;自心內,有本覺之真如,自性清淨心,佛性。
使大眾以及自身,以真如法內薰無明,令成淨業。
乘空性智慧,到達涅槃彼岸,離苦得樂!
也就是,以佛菩薩之教法,來啟發大眾以及自身,

開佛知見,示佛知見,悟佛知見,入佛知見。

若能如此,其功德,實無可計量

註:【佛知見】
 (術語)了知照見諸法實相理之佛智慧也,是為二智中一切種智之用,故就智體而云知。又為五眼中佛眼之用,故就眼而云見。得此佛知見,有開示悟入之次第,
初於十住位斷一分之無明,得少分之知見,謂之開佛知見,
乃至於十地終斷盡無明,知見圓明,謂之入佛知見。
釋迦佛出世之一大事因緣,為開示悟入此佛知見也。
法華經方便品曰:「諸佛世尊,欲令眾生開佛知見,使得清淨,故出現於世。欲示眾生佛之知見,故出現於世。欲令眾生悟佛知見,故出現於世。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,故出現於世。」
法華文句四曰:「佛以一切種智知,佛以佛眼見,開此智眼乃名佛知見。」
法華玄義九曰:「靈智寂照名佛知見。」FROM:【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】

3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佛言:飯惡人百,不如飯一善人;飯善人千,不如飯一持五戒者;飯五戒者萬,不如飯一須陀洹;飯百萬須陀洹,不如飯一斯陀含;飯千萬斯陀含,不如飯一阿那含;飯一億阿那含,不如飯一阿羅漢;飯十億阿羅漢,不如飯一辟支佛;飯百億辟支佛,不如飯一三世諸佛;飯千億三世諸佛,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。

牟尼離三世,諸相悉具足,住於無所住,普遍而不動。

匿名 提到...

(大菩薩,清淨布施,無相布施,不落善惡因果。)
牟尼離三世,諸相悉具足,住於無所住,普遍而不動。

匿名 提到...

於諸法中住平等,無所分別故無念無住無修無證
牟尼離三世,諸相悉具足,住於無所住,普遍而不動。